未来已来|埃森哲:为什么工业互联网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可能每家企业都自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有的企业有能力成为平台的建设者,但更多的企业可以努力成为平台的参与者。

未来已来|埃森哲:为什么工业互联网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蒋悦

(“未来已来”是界面商学院策划的高端系列访谈,专注人工智能、区块链、自动驾驶和基因技术等前沿领域的趋势、冲击和挑战。)

提到工业互联网,你会想到什么?或许是“机遇”与“变革”的代名词,又或者只是一个“不明觉厉”的概念。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在中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又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什么它被多方青睐,在企业层面的推广应用率却不高?政府应该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对此,界面商学院邀请到了埃森哲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工业 X.0 业务主管江崇龙先生,就以上问题做出分享。

江崇龙认为,中国的工业互联网目前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只有在规模化运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正向的投入产出比,因此,企业在短期内没有实现正的现金回报非常正常。为了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企业需要做好顶层规划,对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设定清晰的战略,并建立起数字化的人才团队。毕竟,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企业业务的发展和转型。

————–
以下为采访实录,经过编辑和整理:

中国工业互联网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界面商学院:您是如何定义工业互联网的?

江崇龙:通常来说,工业互联网指的是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从而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其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工业产品的物联网化,通过物联网的大数据平台,进行端到端的数据采集,推动企业产品向服务化、平台化转型。例如,卡特彼勒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矿山机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对设备的运营状况和使用率进行透明化的管理。二是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研、产、供、销)物联化,比如通过数据开发定制工业 app,以实现企业内部的业务转型,甚至对行业或外部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海尔的卡奥斯平台(COSMOPlat)便是通过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各运营环节,为企业提供云服务和解决方案。

界面商学院:中国的工业互联网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距离成熟和广泛的应用还有多远?

江崇龙:我认为仍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近几年,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得很快,国家也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平台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一些创新应用和产业生态,比如部分企业在其内部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或打造行业专属及跨行业平台。尽管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领军的企业,但是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早期,平台上的应用场景并不完善,使用平台的外部企业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其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还未充分发挥。

工业互联网短期没有回报非常正常

界面商学院:埃森哲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当前政策和投资趋势的助推下,未来 15 年,仅在制造业,物联网就可创造 1960 亿美元的累计 GDP 增长,这个经济价值的创造逻辑是什么?

江崇龙:经济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使其业务模式从产品向服务转型,甚至从服务向平台模式转型,从而丰富客户服务的内容,为企业带来新的收入增长和利润来源。其次,工业互联网是企业变革和实现业务流程转型的技术基础。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使企业内部核心流程的运营效率提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并且提升企业业务运营的敏捷性,这可以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机遇。

界面商学院:有分析报告指出,约有 50% 的制造企业无法评估工业互联网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您是怎么看的?

江崇龙:由于工业互联网还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企业想要利用它建设数字化场景也同样处于探索阶段。当系统化和场景化的规模应用还没有形成时,部分企业难以对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以及对其创造的业务价值进行评估,我认为是正常现象。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企业可能对为什么要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以及对想要实现的定位、解决的业务痛点没有清晰的认识。由于这些企业缺少顶层规划,所以难以评估工业互联网的价值,这并不意味着工业互联网对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难以评估。事实上,工业互联网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成功的应用案例。

界面商学院:您曾提到过,企业开发“物联网+”智能服务的一个很大挑战是如何变现。工业物联网现阶段是如何进行变现的?

江崇龙:从产品的互联互通方面来讲,产品的创新实际上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如今的产品已从功能性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这本身是满足了市场和消费者对产品创新的需求。比如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因此,使产品创新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是企业顺应市场需求的必修课。

此外,基于智能产品的服务化转型和平台经济发展,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当然在这个领域,很多企业和行业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在短期内没有实现正的现金回报,都是非常正常的。业务模式的转型,特别是基于平台的业务模式创新,实际上需要经历较长的投资阶段。因为要在规模化运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比较正向的投入产出比。

工业互联网“推广难”的四大原因

界面商学院:埃森哲过去的一项研究发现,73% 的受访企业尚未制定出有关工业互联网的切实行动计划,只有 7% 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已制定全面战略,并配以相应投资。您怎么看待这种“推广难”的现象?

江崇龙:首先,很多企业缺乏顶层规划,只是基于非常单一的场景和技术进行试点项目,无法实现数据的贯通和核心业务的协同,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价值非常有限。

第二,相关技术依旧处于一个早期的发展阶段,包括在工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5G 网络技术等。当然这些技术本身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各行业和企业的增持还是比较薄弱的。

第三,许多企业的业务模式不是很清晰,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企业业务的结合不够紧密。这些企业对行业价值链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本身的定位并不清晰,或者仍保留着以产品为核心的固有思维,但行业的发展并不是它们所预期的那样。还有的企业什么都想做,希望把所有企业都纳入自己的平台,成为该平台或生态系统的集成方。但在现实中,企业对自己的定位与行业对该企业的定位不一致,这就造成了投入很大,但平台在行业里的接受度比较低的情况。

第四,工业互联网所需的创新人才也比较匮乏。工业互联网的推广需要拥有多种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团队,除了传统的制造业人才以外,还需要掌握物联网技术的人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人才,工业应用开发运维的人才等等。部分传统制造企业,一方面很难吸引行业里本身就比较稀缺的人才,另外它们自身也缺乏培养专业化人才的经验。想要搭建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长期的、持续的创新,一步一步丰富平台的应用,持续地进行数据的挖矿和分析。企业如果不能建立数字化的人才梯队,就无法做到这些。

界面商学院:企业该如何应对以上挑战?

江崇龙:首先企业需要做顶层规划,对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设定清晰的战略,对工业互联网建设有清晰的蓝图和具体的实施路线图。其次,建立起实施工业互联网的组织保障。这包括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建立起数字化的人才团队。对很多企业来说,建立起规模化的数字化团队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可以在早期请外部的咨询公司进行规划,共同创新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三,还是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实施,推动企业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转型。

这样一来,技术、流程、人才和文化就能够协同发展,这也便于更好地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推广。毕竟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实现企业业务的发展和转型。

政府应重点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机制障碍

界面商学院:近期,“新基建”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各种文件中被频繁提及,工业互联网也被列入了新基建的七大领域。由于投资的主力军中心化在民营企业,国企占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政府可以通过什么方式鼓励企业投资工业互联网?

江崇龙:首先,我认为政府可以鼓励、引导、支持产业和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推广,但是其本身不应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投资主体。这是企业和行业的事情,应该由企业和行业去推动发展。

另外需要指出,国有企业也是投资工业互联网的活跃群体之一。根据我的观察,各种类型的企业,特别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都在自发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投入工业互联网的探索。这其中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

目前国家的引导还是比较具体的,既有政策的引导,也有资金的补贴。无论是工信部或是地方政府,都提供一定的产业引导基金,推广工业互联网的试点项目。不过,我认为资金的支持作用比较有限,不可能由国家来投入、承担大部分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支出。国家的资金更多的还是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

工业互联网的投资周期较长,要形成一个规模化的应用并不容易,因此这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企业要确定工业互联网是否能为其自身或所在行业创造核心的业务价值。只有业务价值明确了,才能够形成自身的良性发展。

当然,从国家层面来看,早期的鼓励性投资、政策引导或是税收优惠还是非常必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帮助企业和行业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系统性制约因素。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立法和行业指引,定义数据的产权。如今,大部分数据保存在企业手里,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管理和运营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也增持下大量的数据。从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建立数据资产的共享机制,甚至形成一些有偿的交易机制,将对工业互联网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认为国家更多地需要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机制问题,给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打好政策环境与基础设施方面的基础。

领军企业最适合应用工业互联网

界面商学院: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将会如何发展?

江崇龙: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会非常多样,有产品物联、工业互联平台等。有的企业会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推动自身企业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打通原来孤立业务系统的壁垒,实现数据应用的标准化。这类企业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为企业内部的核心流程服务。

还有一些企业打造的是特定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这需要它们理解各行业的痛点。比如服装行业要解决的是产能过剩、订单和产能分配不均的问题。汽车行业则想通过工业互联网进行更好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贯通。

此外还有跨行业的应用工业互联网,对它来说,平台的开放性就非常重要。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给它们一定的空间去定制和开发,以及如何开发跨行业的工业应用,都是这类工业互联网平台要解决的问题。

界面商学院:您认为什么样的企业最适合,或是最应该投资应用工业互联网?

江崇龙:跨行业的平台,或是特定行业的领军企业最适合主导工业互联网平台。因为它本身的运营水平比较高,自身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可以形成对外赋能的解决方案。而其他企业企业则可以更多地去考虑如何实现工业互联网对自身业务的赋能,如何推动企业产品、业务模式或内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盲目地投资。工业互联网更多的是要在行业内形成应用的基础,不可能每家企业都建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也不能出现很多行业级、跨行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的企业有能力成为平台的建设者,但更多的企业可以努力成为平台的参与者。找到自身在平台中的定位,并获取平台提供的服务,这是大部分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未来已来|埃森哲:为什么工业互联网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未来已来|埃森哲:为什么工业互联网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来源链接:mp.weixin.qq.com

声明:以上内容采集自互联网,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内容均以传递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不作为任何投资指导。币圈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理性投资,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如有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