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0年,每個人都是銀行:Big Tech推動金融發展

如果它走起來像銀行,說話像銀行,看起來像銀行–是銀行嗎?

在澳門探索2020年亞洲iFX博覽會-最大的金融B2B博覽會

到了2020年,突然之間,似乎每家金融科技公司都試圖成為一家銀行-幾乎是一家銀行-無論如何,這與一家銀行非常相似。

付款,保管和其他個人金融服務似乎是新的黑手黨,至少在Big Tech中是如此。在其他公司中,蘋果,Uber,Venmo,Square,Facebook和(最近)谷歌現在正處於向基於技術和金融科技的銀行「替代方案」發展的趨勢的最前沿。

但是,如果我們再仔細一點的話,很快就會發現,Big Tech推動個人理財的步伐在過去兩年中進展緩慢,尤其是在美國。

例如:蘋果公司和高盛公司合作發行了蘋果卡-一直到2018年5月,該卡已經為用戶提供了超過100億美元的貸款; Venmo早在2009年就已推出,但直到2010年代下半年才達到目前的流行水平。其他公司也一直在穩步發展個人理財服務。

但是,直到FacebookLibra問世時,這種趨勢才可能真正實現。當時,市值達6247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全球最大的實體之一)計劃提供一個全球金融網路,在許多國家方式,散步和交談,看起來像一家銀行,實際上可能是一家銀行(Libra宣稱的任務之一是「為無銀行賬戶的人們提供銀行服務」。)

儘管Libra的啟動一直受到全球監管機構的拖延,但科技行業提供個人金融服務的趨勢似乎還很不錯。是什麼推動這一趨勢向前發展?

個人理財為科技公司帶來新的收入機會

推動提供金融服務的動機似乎很明顯-擁有用戶的個人財務信息的潛力有可能提供大量新的收入來源,包括高度敏感(且極有價值)的個人數據。

簡單的事實是,參與這些金融科技偽銀行計劃的許多公司可能迫切需要新的收入來源。蘋果和高盛(Goldman Sachs)於一年前宣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時,《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兩家公司都在苦苦掙扎,它們都在尋找新的收入來源。」

實際上,美國金融博物館博物館通訊委員會主席兼全球金融通訊公司Vested的首席執行官丹尼爾·P·西蒙(Daniel P. Simon)也指出,「目前,達爾文式的爭奪金融科技霸主地位,尚無明顯贏家。」在給金融巨頭的電子郵件中說。

美國金融博物館通訊委員會主席兼全球金融通訊公司Vested的首席執行官丹尼爾·西蒙(Daniel P.Simon)。

這可能部分是由於以下事實:技術行業本質上不斷被規模更小,效率更高的公司所重塑:「技術降低了壁壘,足以使金融技術領域的成功成為一項有利可圖的提議,具有巨大的擴展潛力。 「

Libra目前正忙於監管討論,但加密貨幣仍可能在金融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

而且儘管目前Libra的基於加密的系統似乎處於監管之列,但是基於區塊鏈和基於加密的系統很有可能成為技術推動金融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畢竟,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可以為金融科技公司與用戶和銀行進行交互,以及銀行開展自己的內部運營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系統。

確實,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匯款業務公司Veem的一位發言人向《金融大亨》指出,「截至2019年,大多數付款仍由SWIFT系統提供,該系統自1970年代創建以來就沒有更新過。」使用傳統的銀行系統,進行國際銀行轉帳仍會花費50美元以上,對於大筆交易甚至會更高。

因此,存在改進的空間–並為擁有創新技術的公司提供了機會:「新的金融科技公司證明,傳統的支付方式可以與Web儀錶板,商業軟體和區塊鏈等新技術結合使用,以發揮支付能力回到用戶自己的手中,在節省時間和金錢的同時提高了安全性。」

在Veem看來,「銀行已經注意到並了解『前進的最佳方法是加入銀行。」

同樣,總部位於倫敦的傳統支付公司Skrill的首席執行官Lorenzo Pellegrino告訴《金融巨頭》,他相信「隨著支付行業的發展,加密貨幣將扮演重要角色,」但它們不會取代「傳統金融系統」;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將是免費的……而不是像某些人認為的那樣,在一場全面比賽中。

傳統支付公司Skrill的首席執行官Lorenzo Pellegrino。

佩萊格​​里諾補充說,像他這樣的公司可以「充當門戶,協助其被採用」。

短期和長期後果

金融科技推動個人理財的後果是什麼?

在短期內,似乎用戶和消費者似乎是顯而易見的贏家:「短期來看,在激烈的競爭推動下,這麼多銀行的出現意味著消費者有更多更好的選擇,」西蒙說。 「機器人顧問如何降低管理費,最終導致施瓦布宣布將完全取消交易費的現象達到了頂峰。」

但是,在宏偉的計劃中,「不確定」,西蒙繼續說道,並與乘車應用進行了比較:[they] 被譽為交通領域必不可少的補充,但現在他們因創造的零工經濟所帶來的更廣泛的社會影響而面臨批評。」

銀行和金融業之間的哲學差異似乎很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引起Discord:「科技想要快速發展並打破現狀,但是這種思維方式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金融。」西蒙說。

「快速行動,打破常規」不適用於銀行和個人理財

因此,「金融科技企業應該理解,他們並沒有在創造一個新的行業,而是正在進入一個受到嚴格監管且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領域。」

「來自任何行業之外的創始人總是會有盲點,但是被忽視的金融盲點可能導致SEC致信。全面了解您所運營的監管空間將最大程度地減少聯邦政府出現在門口的機會。」

的確,紐約州區塊鏈技術公司Ternio的首席運營官兼創始人伊恩·凱恩(Ian Kane)告訴《金融巨頭》(Finance Magnates),「並非每個人都可以決定成為一家銀行。」

區塊鏈技術公司Ternio的首席運營官兼創始人Ian Kane。

「取決於您與消費者的互動方式,您可能需要貨幣兌換商許可證,銀行章程或其他許可證,這些許可證可能需要花費數百萬美元和數年才能獲得批准。此外,處理人們的個人財務數據非常敏感,安全性至關重要。」

凱恩指出,與其說快速行動,打破常規,不如說是來自軍方的更好的說法-「慢就是平穩,平穩就是快速」 –如果公司想進入這個領域,就必須保持平穩。

「僅僅因為一個應用存儲了消費者的付款信息,並不能使該應用提供商成為銀行」

因此,從事個人理財的科技公司至少應考慮輕輕鬆鬆;根據法律規定,看起來像銀行與實際成為銀行之間存在重要區別-金融科技公司必須尊重這一區別。

總部位於肯塔基州的弗羅斯特·布朗·托德(Frost Brown Todd)律師事務所的金融服務和技術律師比爾·雷帕斯基(Bill Repasky)告訴《金融巨頭》(Finance Magnates),「重要的是要理解,僅僅因為應用存儲消費者付款信息並不能使該應用提供商本身成為銀行。」

實際上,在美國,「根據聯邦和州法律法規,對誰是銀行或誰不是銀行的定義進行了嚴格控制。應用程序可能能夠訪問銀行信息,對其進行匯總或向其發送消息,但它通常不是真正的銀行。無論是通過紙質支票,ACH還是電匯,銀行仍然對轉移資金的基本方面保持壟斷。」

因此,即使看起來和行為最像銀行的應用程序和平台在法律上也不被認為是銀行。 Repasky說:「例如,即使討論最多的Venmo支付系統產品及其數字保管錢包功能,也要遵守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頒布的新​​的預付卡規則,該規則將於2019年4月1日生效。」

肯塔基州弗羅斯特·布朗·托德(Frost Brown Todd)律師事務所的金融服務和技術律師Bill Repasky。願意與該行業合作的監管機構可以促進創新

而且可能正在醞釀中,這可能對金融科技公司涉足銀行業和個人理財業務產生重要影響。

但是,金融科技公司和其他相關方目前有機會就可能的法規提供意見:具體來說,Repasky指出了「創新試點計劃的信息收集」,這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一項舉措)到「[request] 評測其為促進金融技術創新而做出的努力,這些創新可以使金融市場的消費者受益。」

Repasky解釋說:「 FDIC在保護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的安全性和穩健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並為消費者在這些銀行中的存款提供了令人垂涎的保險保護。」

因此,Repasky相信,只要有正確的投入,FDIC的法規實際上就可以幫助創新而不是阻礙創新。

他說:「我認為,在消費者領域進行金融科技創新和採用的主要障礙之一是能否創建可信任且可感知的安全保管和交易平台。」

「 FDIC在創新過程中進行協作的興趣可能是克服這一重要障礙的一個步驟。」(順便說一下,2月13日是向FDIC提交評測的截止日期。)

「那些將眼光放在當前狀況上的公司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開放空間。」

當然,採取必要的法律預防措施與以創新的態度落伍之間有一個很好的界限-因此,穩固的戰略是關鍵

確實,「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改變,」丹尼爾·西蒙(Daniel Simon)說。 「那些將眼光放在當前狀況上的公司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開放空間。」

因此,「大膽,Brave,勇往直前,以免某些輟學的學生搶佔了您的市場份額,因為您對馬車的依戀如此之深,以至於無法想到將人們從A轉移到B的任何其他方式」-但是要安全,孩子們。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FINANCEMAGNATES。版權歸作者Rachel McIntosh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請理性投資,切實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如有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