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亞洲對英國科技的投資猛增

根據最新的行業數據,英國科技行業在2019年前七個月吸引的外國投資比去年全年增加,並且人均外國投資已超過美國。

Tech Nation和Dealroom.co為數字經濟委員會準備的研究顯示,今年1月至7月,總部位於英國的科技公司獲得了驚人的67億美元資金 – 其中37億美元,即55%來自美國和亞洲投資者感謝數十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如能源供應商OVO Energy和食品交付初創公司Deliveroo。

該行業每月平均吸引外國和國內投資者10億美元 – 是去年同期籌集資金的1.5倍 – 使英國成為歐洲最具吸引力和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

在2019年的前七個月,已有67億美元投資於英國科技公司

更重要的是,在2019年第二季度,對英國科技公司的投資打破了之前的記錄超過10億美元,使該行業走上了迄今為止最好的一年。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英國部門在今年年底前的投資額肯定會超過110億美元。相比之下,英國科技公司在2018年1月至12月期間共籌集了87億美元。

海外投資

毫無疑問,這些創紀錄的數字受到了美國和亞洲投資者對英國科技的濃厚興趣的推動。

自2013年以來,與德國相比,美國和亞洲投資的價值已經超過英國技術領域的兩倍,是法國的六倍。 2019年前七個月,這些來源的英國投資總額超過37億美元。

英國科技人均現已超過美國的外國投資

除德國外,美國和亞洲投資者的外國投資大幅上漲高於整個歐洲其他國家。自2013年以來,美國和亞洲投資者向該行業投入的總金額為146億美元,相比之下,德國和法國分別為65億美元和25億美元。

事實上,英國人均吸引的非國內資本比美國更多,並且在非國內資本總額方面落後於中國。

在過去六年中,美國公司的投資增長了3個百分點,而亞洲風險資本投資以及2013年英國不存在作為資金來源的亞洲公司資金已經躍升至6%和超過20%分別。後者在過去兩年中大幅飆升。所有輪次的大部分資金仍來自風險投資。

這項投資的最大推動因素包括fintech Checkout.com,該公司從Insight Partners獲得了2.3億美元;供應鏈金融公司Greensill從日本軟銀獲得了8億美元;倫敦出生的Deliveroo最近從亞馬遜和富達等公司獲得了5.75億美元的G系列資金;和位於布里斯托爾的OVO Energy,通過東京的三菱公司獲得2.2億美元。

該行業每月平均來自國內外投資者10億美元

言歸正傳

雖然最近的大部分資金來自外國投資者,但自2018年以來,37%的英國科技投資來自國內。只有法國和荷蘭超過了本土資金。

也就是說,英國吸引的投資者組合比其鄰國更廣泛。在過去六年中,至少有三分之一(32%)的資本來自美國,日本或世界其他地區,其餘資金來自當地或歐洲來源。相比之下,法國在整個非洲大陸的外國投資最少,其次是德國。

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證明,市場不僅對廣泛的投資者和投資類型具有吸引力,而且提供穩定性。加上最近全球投資的大幅上漲,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積極的未來。

高價值優惠

大幅上漲的部分原因是高價值交易的數量不斷增加。在2019年第二季度,通過涉及1億美元或更多投資的交易獲得了超過19億美元。

在全國範圍內,全球投資者的數量越多,整輪規模越大,數據顯示,當投資總額達到5000萬美元或以上時,涉及至少一個外國投資者的交易比例達到峰值。

倫敦這一輪規模的92%的交易涉及外國投資者。但這並不是首都所獨有的,事實上恰恰相反。在倫敦以外的高價值交易,如布里斯托爾的OVO Energy,也有很高的外國投資。

支付它前進

除了這些投資可以投入到更廣泛的經濟中的現金流量之外,對英國技術的興趣日益增加,對該行業創造就業機會,特別是高薪就業機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排名前30位的外資公司創造了5,000多個英國就業崗位

根據對數據的分析顯示,過去三年中獲得最多外國投資的前30家公司 – 包括StarlingBank,Skyscanner,Darktrace,Checkout.com–共同創造了5,000多個新職位。

2016年,這些領先的英國科技公司共僱傭了10,100名員工。到2018年,這已經上漲到13,600,到2019年到目前為止,這一數字為14,900並且還在上漲。

從整個行業來看,Tech Nation最近的研究發現,在至少五個英國城市中,十分之一的勞動力現在涉及數字技術,全英國共有210萬人在該行業工作。

數字技術角色的薪水平均比其他行業高10%,並且不僅僅是技術工作正在開放。 2018年,科技行業共宣傳了230,000個非技術職位,包括人力資源,市場營銷,通信等職位。

請關注並喜歡我們:

錯誤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THEFINTECHTIMES。版權歸作者The Fintech Times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請理性投資,切實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如有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