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數字法定貨幣想要與比特幣競爭 – 但它不是加密貨幣

中國可能即將推出法定數字貨幣,但很有可能,它只會表現為加密貨幣。

它可能不會使用區塊鏈。雖然比特幣等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這種努力,但這種努力被明確地定義為一種戰勝它的策略。

上周末,中國人民銀行(PBoC)的一位高級官員在閉門會議上表示,該國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準備啟動,該項目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部門副主任穆長春在新聞界廣泛報道的演講中特別說:

「自去年以來,數字貨幣研究實驗室的工作人員一直在努力開發該系統996。我們可以說CBDC現在可以隨時召開。「

(996是中國科技創業公司常用的一個詞,指每周六天上午9點至晚上9點工作。)

他說,CBDC旨在通過雙層系統取代M0,即流通現金:央行只向商業銀行發行數字人民幣,商業銀行將進一步向公眾發行,Mu說。這種方法也許並不令人驚訝,因為研究實驗室前負責人姚謙在2017年CoinDesk上發表的一篇專欄文章中暗示了這一設計。

然而,Mu的一個被許多人忽視的評測是,他認為「兩級發行制度將有助於抑制公眾對加密貨幣資產的需求並加強該國的主權貨幣」。

Mu沒有詳細說明日常用戶如何與這個提議的機制進行交互,或者CBDC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採用分散式賬本技術。目前尚不清楚央行何時計劃對其進行測試和推出,或者在推出後,中國消費者是否會選擇性或強制性。

但是,研究實驗室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數十份專利申請由CoinDesk審查,為人民銀行關於系統如何運作及其相似性(更重要的是)與加密的差異提供了一個窗口。

加密貨幣啟發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實驗室於2017年夏季正式啟動,由姚謙牽頭,儘管穆表示這項工作已持續了五年。姚明在2018年10月左右離開了這個職位。

迄今為止,該實驗室已經提交了50多項專利申請,所有申請均由姚明發明或共同發明,其中約20項專註於所謂的數字貨幣錢包的設計規格。

每個文檔都涵蓋了所提議系統的特定技術特徵,包括如何申請和創建錢包,如何從儲蓄賬戶轉賬以及如何驗證對等交易等。

目標是建立一個錢包來存儲數字化的人民幣,這與任何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應用程序的電子錢包不同。一份專利文件稱,這些錢包「僅僅是在銀行賬戶中保管的資產的延伸。」因此,該方法借鑒了用戶擁有私鑰來控制的對等交易系統的比特幣。資產。

2017年12月28日提交的題為「查詢數字貨幣交易信息的方法和系統」的一個專利申請描述了一種數字貨幣錢包,旨在彌合現有電子錢包與「私人准數字貨幣錢包之間的差距,如同比特幣。「

該文件進一步指出,前者不是一個獨立的錢包,可能會引發安全問題,而後者雖然允許用戶個人擁有自己的資產,但卻以匿名的方式進行交易,這種情況無法逆轉。

另一項專利申請增加:

「數字貨幣的出現是必然趨勢。到目前為止,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具有匿名性和波動性的特徵。中央銀行必須認真對待支付,貨幣體系和金融穩定。因此,中央銀行不可避免地推動數字化法定貨幣以優化其流通。「

KYC-ed數字元

優化此類流通的一個關鍵方法似乎是剝離加密的匿名特徵,並包括其他支付方式所需的知道客戶(KYC)流程。

到目前為止,與阿里巴巴或微信等公司提供的銀行電匯或第三方方法相比,實物現金可以說是中國境內唯一可以保持匿名的法定貨幣 – 兩者都需要通過用戶身份證和銀行業務驗證的實名驗證信息。

「現有的M0(紙幣和硬幣)存在假冒和洗錢風險。 ……(CBDC)系統應遵循有關現金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的現行規則,並應向中國人民銀行報告大量和可疑交易,「Mu在演講中強調。

他的說明呼應了各種專利申請所針對的擬議對等數字貨幣錢包的設計規範。

例如,2017年12月28日提交的關於如何申請和創建數字錢包的專利申請表明,該系統允許用戶通過他們的銀行申請,並且這些數字貨幣錢包的創建將在發行組織註冊。

另一份詳細說明如何從2017年6月26日提交的儲蓄賬戶中兌換CBDC的文件解釋說,在用戶發出從他們的儲蓄賬戶中提取資金的請求後 – 類似於從ATM取款,除非現在不是現金而是在p2p錢包中 – 相應的發卡機構需要在授予兌換前驗證用戶的ID。

之後,當用戶從獨立數字錢包發起支付交易時,第三方將驗證誰向誰發送了多少錢。

詳細說明該方法的第三份文件指出:

「發件人會向接收方的數字貨幣錢包授權付款扣除請求。接收方將驗證這樣的請求,然後將該請求發送到CBDC發行登記系統。付款將在驗證此類請求後完成(由系統)。「

此外,另一個文檔指定了一個系統,旨在定製跟蹤解決方案,使CBDC甚至可以跨多個所有者和層進行跟蹤。

當然,所有這一切都與比特幣相差甚遠,比特幣沒有中央權威,任何人都可以下載軟體並創建錢包而無需提供身份證,並且可以在沒有任何中間人許可的情況下進行支付。

去中心化了不再?

另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如果有的話,中國人民銀行的數字貨幣系統在多大程度上可能包含區塊鏈的特徵。

兩年多前提交的最早的專利文件之一詳細說明了中央銀行曾一度探索使用分散式網路管理節點以驗證交易的想法。

「這項技術將使區塊鏈基礎設施上的智能合約能夠動態管理網路中的節點,以確保它們在安全性和可擴展性下共享和交易相同的數據,」該文件稱。

穆的講話也提到了這種方法,但補充說多年來這種策略確實發生了變化。最初,研究實驗室確實在區塊鏈基礎設施上構建了一個原型,但後來遇到了可擴展性的問題,他補充道:

「由於我們使用數字法定貨幣取代M0,以達到零售層面的採用,我們無法繞過的第一個問題是對大批量交易的需求。」

穆以中國年輕人喜歡的購物假期為例,說明區塊鏈不適合大規模採用:

「我們的支付網路在去年的單身日銷售高峰時期處理了每秒92,771筆交易。相比之下,比特幣和以太坊分別每秒處理7到10次交易。 (Facebook的)Libra基於其最近發布的白皮書,每秒1,000筆交易。對於像中國這樣大的國家,純粹依賴區塊鏈是不可能實現高可擴展性的。因此,我們決定保持技術中立,不一定依賴於一條固定的技術路徑。「

他在演講中總結說,儘管加密貨幣資產具有去中心化的自然特徵,但在雙層體系下,中國人民銀行的數字貨幣必須堅持中心化管理模式。

「只有指定的組織才能進行贖回,需要中心化管理以防止過度發行,並確保中央銀行的管理職位,」他說。

元圖像通過Shutterstock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LEARNCRYPTO。版權歸作者Karrie Butterfield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請理性投資,切實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如有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