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為什麼技術正在塑造中國的關鍵道路

執行摘要

鄧小平提出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已有40年了。從多個指標來看,中國的經濟奇蹟非同尋常,在短短几十年中,就有8億人擺脫了貧困,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增長既不穩定又不可持續,該國已經耗盡了推動經濟增長的低調成果。

結果,像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面臨一個根本問題:它希望過渡到以消費為基礎的經濟(這種經濟比依靠出口和投資更為穩定),但其國內消費基礎尚不足以支撐過渡所需的經濟生產力水平。

隨著貿易戰的臨近,向國內消費的轉變變得更加緊迫。投向一個動蕩的香​​港,北京正試圖製造另一個經濟奇蹟,正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沒有明顯的前進道路。以區塊鏈為主導的新興技術很可能成為中國未來經濟戰略的關鍵部分。

1978年鄧小平進行經濟改革之初,中國就很窮。它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水平與尚比亞相似,不到亞洲平均水平的一半,卻低於非洲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

到2014年,中國的GDP平均每年增長近10%,人均GDP幾乎翻了49倍,從1978年的155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7590美元。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按照2011年購買價格平價計算,中國的貧困率從1981年的88%下跌到2015年的0.7%,這一數字是按每天生活在1.90美元或以下的人所佔的百分比衡量的。在城市中心,貧困已基本消除。

但是,該國的發展一直不平衡。它的人均收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也遠低於工業化國家的平均水平,表明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此外,雖然家庭平均收入一直在增長(2017年前9個月增長了9.1%),但收入中位數卻沒有跟上(同期增長7.4%)。這表明收入增長主要中心化在高收入者中。

此外,增長中心化在沿海東部,而西部農村的發展則遠遠落後。約有5億人,占人口的40%,每天的生活費為$5.50或更少。它們中的大多數位於農村地區和山脈西部,將內部與沿海平原分隔開。

當然,兩個中國並駕齊驅。北京必須決定如何使彼此依賴的成功,使沿海資本和技術使內飾現代化,使內飾的質量減少沿海地區對外國買家的依賴並保持中國勞動力的競爭力。

中國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它成為了世界的製造業中心,專門從事勞動密集型,以出口為導向的廉價商品生產,從而逐漸增加了產品的複雜性。基本上,其增長戰略是向世界組裝和銷售廉價商品。但是,依賴廉價出口存在兩個最主要的問題。

首先,中國維持經濟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境外的經濟狀況。中國一直過分看重其客戶,其中大多數客戶位於遙遠的市場,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無法免受自身周期性的消費下滑或貿易保護主義社會壓力的影響。

如果美國或歐洲經濟崩盤,中國也將崩盤。例如,在2008年美國經濟崩盤之後,2009年2月中國出口同比下跌了創紀錄的26%。同年1月,中國政府估計,由於全球經濟放緩,有2000萬農民工失業。

其次,中國變得越富裕,維持重出口模式就越困難。生活水平的提高推高了工資,使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下跌,並使該國的外國公司不得不在其他地方尋找成本更低的替代品。

為什麼不向那些仍然生活在貧困中的5億中國人看內陸呢?

與美國不同,美國得益於由單一河流系統連接的廣闊且易於穿越的低地,而中國的內部地理條件卻崎and不平且極為多樣。

儘管北京大力推動改善區域內和區域之間的基礎設施連通性,但由於該地區的地理多樣性,與更繁榮的沿海地區的距離以及龐大但地理去中心化的人口,整合和發展中國內陸省份的挑戰仍然存在。

從內陸省份運送貨物的速度較慢,而且成本較高,通常會抵消內陸勞動力成本的降低。

這就是為什麼跨國公司已經在唐納德·特朗普當選前就開始關注中國的退出,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總統威脅到他自此以來與北京的貿易戰。

中國在南亞和東南亞的鄰國已經開始在製造和出口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大量投資。

這些國家的工資要低得多。越南的非熟練工人的月薪通常為100-150美元,而中國南部製造業集群的工人則為300美元。結果,越南的外國投資大幅上漲,2018年上半年比2017年同期(創紀錄的一年)增長了近8.5%。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在整個東南亞,2018年上半年的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同比增長18%至730億美元。

儘管如此,中國企業仍有足夠的理由留在原地。除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外,2017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還不到19%。其他主要消費市場仍未跟隨美國對中國徵收關稅。該國許多最大的製造商(為全球消費者市場提供服務的製造商)將具備相當好的設備,可以吸收關稅成本,並至少保留其部分亞洲和歐洲業務。

考慮到這些不利因素,北京已將進入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的工作列為優先事項。但是,它面臨著幾十年前攀升價值階梯的國家的激烈競爭。這就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國迫切需要避免。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想成為區塊鏈的領導者。區塊鏈技術於2016年在中國首次被官方正式提及CPC,當時它被寫入“十三五''規劃,這是2016-2020年國家發展的路線圖。與量子通信,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一樣,區塊鏈被描述為國家的主要任務和項目之一。

除了花言巧語,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應對美國,日本和德國等完全現代化的經濟體所掌握的東西,特別是核心技術和本土創新的發展。

汽車和電子產品等高端產品需要高端工業機器人技術,而中國的進步參差不齊。例如,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安裝了13.8萬台工業機器人,是任何其他國家的三倍,並且在十年前增加了12萬多台。但是大部分歸外國公司所有。

而且,這相當於每10,000名工業工人只有68個機器人。相比之下,美國每10,000名工人中有189名,全球領先者韓國為631名。先進的機器人還需要複雜的軟體(中國人對外國IP的依賴的另一點)和人工智慧應用程序。

一個因素是中國製造業的突飛猛進發展,這意味著許多工人才剛剛開始工作。許多一線經理缺乏確定新工廠和新企業相關問題的經驗,對問題做出反應而不是尋找根本原因。

結果,公司無法獲得生產力提高的全部好處。麥肯錫研究了一種典型的自動組裝和車身修理廠的運作,其中團隊負責人僅將其時間的5%用於指導和解決問題(麥肯錫說,工業界的最佳實踐約為30%)。

與特朗普的美國的貿易戰是另一場兇猛的逆風。在這場爭端中,中國的經濟實力較弱。其依賴出口的經濟取決于海外銷售,海外銷售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五分之一。這些出口的五分之一流向了美國,這意味著這場貿易爭端暴露了中國經濟的5%。相比之下,美國的出口額約佔其GDP的12%,幾乎只有8%的出口額流向了中國-僅使美國經濟的1%受到了中國的報復性關稅。此外,在中國出售的美國商品中約有30%不受關稅限制,因為它們構成了支持中國出口的組件,主要是計算機和iPhone組件。

這些相對的劣勢在爭端的初期就表現出來了。美國公司開始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地方,而許多中國公司已經前往其他亞洲國家,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免美國徵稅。甚至連歷來樂觀(並令人懷疑)的中國官方統計數字也顯示出經濟正在遭受苦難:第三季度中國的實際GDP增速為1992年以來最低。

過去一年,出口量下跌了4%以上。進口也下跌了5%以上,表明就業和消費者支出下跌。

儘管官方數據仍顯示中國就業市場強勁,失業率略低於5%,但對中國媒體的調查顯示,希望幫助的廣告顯著下跌,技術工作廣告下跌了20%以上。

那麼,中國為什麼不屈服於美國的要求呢?

美國堅持讓步是明確的和可量化的。這給北京造成了兩個問題:第一,中國制度極其不透明,特別是在國有企業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第二,最大問題的實施(例如,強制性技術轉讓和網路盜竊)無法輕易量化或監控。

這是有問題的,因為美國還要求獨立評估中國是否遵守了協議的精神-直到北京得出結論,關稅才會取消。

對於中國而言,最糟糕的情況是它是否同意痛苦的改革,然後特朗普政府拖延取消關稅。

此外,中國國家主導的工業和技術政策以及嚴格控制的市場對國家的權力和海外野心至關重要。

在為中國國有工業巨獸工作的4000萬人中,有1000萬是國家員。黨的老闆往往是董事會主席。此外,這些企業還擁有80萬多個黨委。

102家大型企業(包括國有石油公司,電信運營商,發電機和武器製造商)的資產規模為50萬億元人民幣(7.3萬億美元),但利潤卻微弱。

例如,自2014年以來,中鋼集團未能按時償還債券持有人。中國遠洋集團每年累計虧損約100億元人民幣。

政治忠誠而不是獲利能力是國有企業的首要任務。自領導接任以來,他一直在強調中國最大的國有企業必須接聽黨的每一次電話。

因此,國有企業是中國「一帶一路」對外貿易和基礎設施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102家國有企業已完成了中國「一帶一路」投資的60%,這是一系列從東亞到歐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計劃。

該計劃擴展到65個國家,GDP總計23萬億美元,其中包括約44億人口。

還有像華為和中興這樣的高科技公司。北京希望控制下一代技術,而兩家公司都在中央政府的推動下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不透明的結構和政黨關係意味著西方政府懷疑他們會建立後門以供北京利用。

儘管這些公司否認與北京有明確的聯繫,但它們與政府的關係肯定要比谷歌或蘋果公司(它們將自己視為全球性公司而不是美國公司,並對特朗普完全敵視)要緊密得多。

最終,北京在爭取時間。特朗普的好感度很低,他很可能會在2020年11月的下屆總統大選中失敗。從歷史上看,北京的鬥爭很漫長,所以14個月就算什麼了。

最重要的是,國家深深擔心社會動蕩,因此不能忍受短期內經濟動蕩所帶來的那種失業率飆升。超過2億中國人從事製造業。如果受到關稅打擊的企業不得不開始裁員,對中國不利。如果公司開始完全放棄該國,而新的外國投資干simply了,那就更糟了。將平靜的香港投入其中,北京已進入關鍵的18個月,以保持其經濟奇蹟步入正軌。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FORKAST。版權歸作者Geoff Bell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請理性投資,切實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如有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你可能還喜歡